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 张晓文
导师职称:副教授
电子邮箱: xzhang1@xtu.edu.cn
个人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aowen-Zhang-5
个人简介
张晓文,湖南龙山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化工系主任,湖南省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入选者。湘潭大学制药工程学士、湖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Wyoming联合培养博士。从事烟道尾气治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分离工程及催化材料与催化反应工程,尤其是碳捕获及转化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在研或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湖南省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湖南省教育厅优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在AIChE J.、Chem. Eng. Sci.、Environ. Sci. Technol.、Chem. Eng. J.、Appl. Energy、Sep. Purif. Technol.、Ind. & Eng. Chem. Res.、Green Energy Environ.、ACS Sustain. Chem. Eng.、J. Catal.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H指数18,论文总被引18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190余次,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9篇(中科院1区TOP15篇),包括:ESI 前1%高被引论文2篇,ESI 前0.1%热点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授权7项,获得美国授权专利1项。
获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八届青年化学化工奖、湖南省石油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湖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等奖励。指导学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特等奖学金、陈家镛院士奖学金,指导研究生获批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指导本科生主持国家级及省级大创项目、参与发表SCI论文多篇,指导本科生参加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指导10余名在课题组训练的本科生保研、考研至国内知名院校深造。
担任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硕士及本科)、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人才专家库专家、北京市/湖南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专家库专家、湘潭市大气环境管理专家库专家,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学会会员。《化工学报》、《化工进展》、《低碳化学与化工》、《南方能源建设》、《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apillarity、cMat等多家国内外期刊青年编委,Catalysts(JCR-Q2分区)客座主编,《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学术编辑,Nat. Commun.,AIChE J., Environ. Sci. Technol.,Engineering,Appl. Energy,Chem. Eng. J.,Ind. & Eng. Chem. Res.,J. Clean. Prod.,Sep. Purif. Technol.,Int. J. Greenhouse Gas Control,Energy Fuels,Can. J. Chem. Eng., RSC Adv.,Energ. Source. Part A,Carbon Captur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审稿人。
工作经历
2021.01-2022.12,yl6809永利官网化工系专任教师;
2021.08-2023.10,yl6809永利官网博士后;
2022.12-至今,yl6809永利官网化工系副教授。
主讲课程
1.制药分离工程;2. 药物化学;3.化工原理实验;4.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烟道尾气治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方面的研究工作:
(1)催化强化有机胺溶液CO2捕获性能;(2)新型CO2捕获剂的理性设计和性能评价;(3)新型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催化CO2转化性能评价。
课题组经费充足(罗和安、游奎一教授团队),欢迎热爱科研、踏实勤奋的学生加入课题组攻读硕士研究生。本人将指导学生文献阅读、实验操作、论文修改等,及时沟通讨论课题进展。本人与国内外相关知名高校有较好的合作基础,支持并推荐学生到更好的平台读博/读研。也欢迎对科研有兴趣的本科生同学联系加入实验室,申请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研究思维。有意者,请通过邮箱联系。
2024年有学硕指标2个、专硕指标1个,欢迎联系报考。
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5-2027,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3-2025,主持;
(3)湖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021-2023,主持;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2023,主持;
(5)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1-2024,主持;
(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22-2024,主持;
(7)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23-2026,主持;
(8)湘潭大学校级启动项目,2021-2024,主持;
(9) 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2025,指导老师;
(10) 2023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3-2025,指导老师;
(11)2022/2024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 指导老师;
(12)2024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4-2026,主持;
(1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2022-2023/2023-2025,主持;
(14)湘潭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2024,主持;
(15)2024年湘潭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主持;
(16)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结题,主持;
(17)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结题,主持;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研,参与-排名第2;
(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参与-核心成员;
(2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结题,参与;
(21)湖南省科技计划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结题,参与。
主要代表性论文(一作/通讯)
[1]X. Zhang, X. Zhang, H. Liu*, W. Li, M. Xiao, H. Gao, Z. Liang*. Applied Energy, 2017, 202, 673-684(ESI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中科院SCI一区,IF=11.446)
[2]X. Zhang,R. Zhang,H. Liu*,H. Gao,Z. Liang*. Applied Energy, 2018, 218, 417-429 (ESI高被引论文及热点论文,中科院SCI一区,IF=11.446)
[3]X. Zhang, J. Hong, H. Liu*, X. Luo, W. Olson, P. Tontiwachwuthikul, Z. Liang*. AIChE Journal, 2018, 64, 3988-4001(国际化工TOP期刊,IF=4.167)
[4]X. Zhang, Z. Zhu, X. Sun, J. Yang, H. Gao, Y. Huang, X. Luo, Z. Liang*, P. Tontiwachwuthiku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 6094-6102 (中科院SCI一区,IF=11.357)
[5]X. Zhang, Y. Huang, J. Yang, H. Gao*, Y. Huang, X. Luo, Z. Liang*, P. Tontiwachwuthiku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83, 123077 (中科院SCI一区,IF=16.744)
[6]X. Zhang, H. Liu*, Z. Liang*, R. Idem, P. Tontiwachwuthikul*, M.J. Al-Marri, A. Benamor. Applied Energy, 2018, 229, 562-576(中科院SCI一区,IF=11.446)
[7]X. Zhang, Y. Huang, H. Gao*, X. Luo, Z. Liang*, P. Tontiwachwuthikul. Applied Energy, 2019, 240: 827-841(中科院SCI一区,IF=11.446)
[8] H. Gao, Y. Huang, X. Zhang*, Z. Bairq, Y. Huang*, P. Tontiwachwuthikul, Z. Liang.Applied Energy, 2019, 259, 114179(中科院SCI一区,IF=11.446)
[9] Z. Tan, K. You*, X.Zhang*, et 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2, 298, 121577 (中科院SCI 一区,IF=9.136)
[10] Z. Tan, K. You*, X.Zhang*, et a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453, 139801 (中科院SCI 一区,IF=16.744)
[11 R. Zhang*, X. He, X. Zhang*, et 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2, 295, 121292 (中科院SCI 一区,IF=9.136)
[12] R. Zhang, X. Zhang*, H. Luo*, et 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2, 300, 121702 (中科院SCI 一区,IF=9.136)
[13] X. Zhang, S. Zhang, Z. Tan, et a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465, 142878 (中科院SCI 一区,IF=16.744)
[14] X. Zhang, S. Zhang, Kuiyi You*, H. Luo et 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78 (2023) 118889 (国际化工TOP期刊,IF=4.889)
[15] Z. Tan, X. Zhang*, K. You*, H. Luo et 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4, 330, 125513.(中科院SCI 一区,IF=9.136)
[16] Y. Guo*, Z. Su, X. Zhang* et 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353, 128327.(中科院SCI 一区,IF=9.136)
[17] J. Jian, X. Zhang* et 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354, 128777.(中科院SCI 一区,IF=9.136)
发明专利
[1] Ultrafast catalytic CO2 capture catalyzed by a novel ultrasound-treated ionic liquid. US patent, US 11478747 B2;
[2] 用于富二氧化碳的胺溶液再生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ZL201710383551.4;
[3] 氧化铝-分子筛催化剂在催化二氧化碳解吸中的应用,ZL201810062515.2;
[4] 氧化物-分子筛催化剂在催化二氧化碳解吸中的应用,ZL201810062595.1。
[5] 用于富CO2胺溶液解吸的Fe2O3/ZrO2/SO42--分子筛复合型催化剂制备方法,ZL201811099406.4。
[6] 一种用于富CO2胺溶液解吸的MCM-41分子筛基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ZL201811099675.0。
[7] 一种用于富CO2胺溶液解吸的纳米FeZr@复合分子筛型催化剂制备方法,ZL201910808001.1。
[8] 一种用于富CO2胺溶液解吸的SBA-15分子筛基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ZL201910807543.7。
[9] 一种水滑石类催化剂催化叔胺溶剂快速低能耗捕获CO2的方法,2022-09,CN115069068A。
[10] 金属改性凹凸棒土催化剂在催化有机胺溶液解吸CO2中的应用,2022-09,CN115069232A。
[11] 一种锰基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叔胺溶液快速吸收CO2的方法,2024-01,CN117323782A
成果获奖
(1)2023年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青年化学化工奖(2022)
(3)湖南省石油化工优秀工程师提名奖(2023)
(4)湘潭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3)
(5)湘潭大学优秀班主任(2024)
(6)湘潭大学年度考核“嘉奖”(2024)
(7)2022年湖南省石油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8)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2023)
(9)全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讨会学术论文一等奖(2024)
(10)炼化企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新技术与解决方案交流会优秀论文奖(2024)
(11)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2024)
(12)2020年度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秀学员”
(13)2017-2019年度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14)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15届优秀毕业生
(15)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特等奖及优秀学金、陈家镛院士奖学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指导老师
学术交流
1. 2018年美国化学工程学会年会,美国匹兹堡,口头报告;
2. 2019年美国化学工程学会年会,美国奥兰多,口头报告;
3. 2021年第五届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与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太原,分会场报告;
4. 2022年第十四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GCCES 2022),揭阳.广州,青年学者论坛报告;
5. 2022年第一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大会,杭州,青年科学家专场报告;
6. 2023年首届中国双碳技术大会,山东济南;
7. 2023年第二十七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南京,分会场报告;
8.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新型能源体系”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广州,分会场报告。
9. 2023第十五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GCCES)—青年学者(深圳)论坛,交流发言。
10. 2023年碳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国际会议,西安,分会场报告。
11. 2023年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北京,分会场报告。
12. 2023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广州,分会场报告。
13. 2024年第二届全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讨会,贵阳,邀请报告。
14. 2024第四届全国能源与环境科技学术会议,南昌,邀请报告。
15. 2024第十六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青年学者(青岛崂山)论坛,分会场主持人。
16. 2024第二届国际分离纯化大会(ISPT2024)分会场主席(session chair)。
17. 2024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双碳青年论坛,太原,邀请报告。
18. 2024年中国化工学会科技创新大会,西安,邀请报告。
19. 2024第三届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国际论坛,南京,邀请报告。
20. 2024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北京,邀请报告。
21. 2024第一届华中催化学术会议,武汉,分会报告。
22. 2024可持续绿色化工国际前沿大会,湘潭,分会报告。
学生培养
研究生:
(1)第一届学生1人(2020级,合作指导):1作发表中科院一区TOP SCI论文2篇(CEJ和SPT),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湘潭大学校长特等奖,本校读博。
(2)第二届学生1人(2021级):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化工顶级期刊SCI二区论文1篇(CEJ和CES);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湘潭市优秀毕业生,第五届陈家镛院士奖学金,湘潭大学三好学生,湘潭大学校长奖学金。
(3)第三届学生3人(2022级):实验开展顺利,学生主持获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
本科生大创项目:
(1)指导2021级和2020级本科生主持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相关同学参与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1人保研课题组读研,1人考研至华南理工大学。
(2)指导2021级本科生主持2022年湖南省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相关同学参与发表SCI一区论文3篇。
(3)指导2021级和2022级本科生主持2024年省级大创项目和校级大创项目各1项。
本科生毕业论文:
(1)指导2018级本科生毕业论文2人,1人获评优秀,参与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保研华南理工大学。
(2)指导2019级本科毕业论文4人,本部3人均获评优秀,1人保研中科院大连化物所,2人分别考研至湖南大学和厦门大学。
(3)指导2020级本科毕业论文8人。本部5人均获评优秀,3人保研中科院大学、四川大学及厦门大学,1人保研本组,1人考研至本组。